新聞中心
高錳酸鉀在酸性鍍鋅液除鐵雜質中的應用775
發表時間:2025-01-06 10:52作者:賀隆來源:廣州市賀隆貿易有限公司 在電鍍領域,酸性鍍鋅工藝應用廣泛,但鐵雜質的存在卻如同潛藏的“定時炸彈”,常常給生產帶來諸多困擾。酸性鍍鋅槽內鐵雜質的產生途徑繁雜多樣,主要包括鐵件酸洗后清洗環節的疏漏,致使殘留的鐵元素進入鍍液;工件不慎掉入鍍鋅槽,若未能及時打撈,便會在鍍液中逐漸腐蝕,釋放鐵離子;此外,部分化工原料純度欠佳,長期使用也會導致鐵雜質在鍍液中不斷累積。 這些鐵雜質一旦進入鍍液,便以三價鐵(Fe3+)和二價鐵(Fe2+)兩種價態存在。其中,二價鐵的行為尤為“搗亂”,盡管其析出電位比鋅更具正值,但在鍍層形成過程中,卻偏好聚集在大電流區域,而非均勻分布。當鍍件經過硝酸出光處理后,大電流區富集的鐵會發生化學變化,呈現出棕黑色鍍層。這種現象在鍍鋅彩色鈍化時,表現或許尚不十分顯著,但在藍白鈍化工藝中,卻猶如“瑕疵盡顯”,嚴重破壞了鍍件的外觀質量,致使產品因外觀不合格而淪為次品。 為解決這一棘手問題,行業內經過長期實踐與探索,發現氧化沉淀處理法是去除酸性鍍鋅液中鐵雜質的“利器”,兼具高效與經濟的雙重優勢。該方法的核心思路是先將鍍液中的二價鐵離子氧化為三價鐵離子,隨后巧妙地調節鍍液的pH值,促使三價鐵離子轉化為氫氧化鐵沉淀,進而通過過濾等手段將其從鍍液中徹底清除。在這一過程中,氧化劑的選擇至關重要,雙氧水和高錳酸鉀成為了備受關注的“候選者”,下面將著重深入探討高錳酸鉀在這一過程中的原理與應用方法。 高錳酸鉀除鐵雜質的原理高錳酸鉀(KMnO4)堪稱化學世界中的“強氧化大師”,其在酸性環境下,氧化性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。在酸性鍍鋅液這個特定的“舞臺”上,二價鐵離子因其自身結構特點,具有一定的還原性,恰好成為了高錳酸鉀施展“氧化魔法”的對象。當高錳酸鉀投入鍍液后,其核心成分MnO4-中的錳元素,憑借自身的強氧化性,從價的高位出發,在酸性介質提供的大量氫離子協助下,將二價鐵離子的電子奪走,自身被還原為較低價態。而二價鐵離子變成為三價鐵離子,這一氧化還原反應,若以常見的硫酸體系為例,可用如下反應式:MnO_4^-+5Fe^{2+}+8H^+=Mn^{2+}+5Fe^{3+}+4H_2O。生成的三價鐵離子在后續調節鍍液值的過程中,會與氫氧根離子(OH^-)結合,逐漸形成氫氧化鐵(Fe(OH)3)沉淀,從鍍液這個“大家庭”中分離出來,從而實現了去除鐵雜質的目標。 高錳酸鉀除鐵雜質的應用方法 溶液準備開啟除鐵作業前,關鍵是將高錳酸鉀充分稀釋至4-5%。此濃度經實踐驗證,既能確保其氧化能力,又可避免不良反應,便于在鍍液中均勻分散。選擇高錳酸鉀產品時,質量穩定性至關重要,如廣州賀隆家的高錳酸鉀,憑借多年穩定質量,可為電鍍企業除鐵提供可靠保障。 小試確定用量處理大槽鍍液前需小試。精確量取1L鍍液,在強力攪拌下模擬大槽環境,緩慢加入適量高錳酸鉀溶液,同時密切觀察鍍液反應。攪拌促使二者充分接觸,保證氧化反應均勻高效。加完后通過化學計算,得出該1L鍍液樣本所需高錳酸鉀準確用量X(g/L),為大槽處理提供精準依據。 大槽處理依據小試確定的每升用量,準確計算大槽鍍液所需高錳酸鉀總量。向大槽添加溶液時,保持強烈攪拌,使鍍液形成渦流,確保溶液迅速均勻分散,與二價鐵離子充分反應。反應完成后,用專業過濾設備濾除氫氧化鐵沉淀等雜質,凈化鍍液。 優化處理實際生產中,電鍍師傅發現先以化學級鹽酸將鍍液pH值調至4或以下,再加入高錳酸鉀稀釋液,可增強其氧化性,更高效氧化頑固的二價鐵離子。氧化完成后,依據電鍍工藝要求,精細調整鍍液pH值及其他參數,使其回歸正常范圍,為生產提供優質鍍液。 綜上所述,高錳酸鉀憑借獨特氧化原理與嚴謹實用方法,為電鍍行業去除鐵雜質提供有效途徑。但電鍍工藝復雜多變,使用時需依據具體生產條件、鍍液特性及鐵雜質狀況,靈活精準調整工藝參數,以實現理想除雜效果,保障產品質量。 產品推薦:電鍍專用高錳酸鉀 |